“是答卷也是教材”
——媒体热议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天津医药集团原书记、董事长在意大利接受宴请,一餐上万欧元……”10月19日20时9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刚刚播出几分钟,“凤凰新闻”手机客户端便推出了该集第一个案例——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违纪案的相关内容。
速度体现热度。连日来,这部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同时,也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记者注意到,媒体对《永远在路上》的报道主要有节目预告、内容梳理和观点引领三种类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每集开播前以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推出“预告”,之后还提供视频回放及详细脚本。人民网制作专题,整合相关资源,摘录媒体声音。“澎湃新闻”等媒体在转载相关报道的同时,还就片中提到的腐败案件进行深度解读。不少平面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节目内容进行梳理,并阐发观点。如,《北京晚报》以头版图片+整版报道的形式,解读白恩培、周本顺腐败案件;《北京青年报》刊发社评《“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新媒体”和外媒也十分关注这部专题片。微信公众号“侠客岛”第一时间刊文,分析这部“大片”的“诚意”和“火力”;“政知圈”通过揭秘制作班底,为该片的“内行”和专业点赞。路透社也对第一集的相关情况作了报道。
在介绍专题片内容的同时,不少媒体也发出了共鸣的声音:专题片的热播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收看专题片,从“打虎”、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了解中央纪委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北京青年报》指出,《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更是一部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
专题片中不乏一些落马高官的腐败细节。对此,新华社评论指出:“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坚定的执政自信,以及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
针对专题片第一集里提到的黄炎培与毛泽东之间的“窑洞对”,也就是历史周期律问题,《法制晚报》认为:“‘永远在路上’的片名或许正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回应:我们需要作风建设,更需要这样的建设永不懈怠,一直坚持。”
对于专题片播出后的反响,《人民日报》寄予厚望:“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记者 瞿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056